冬天,乌蒙山云雾弥漫。花甲之年的邱宽武穿梭在海拔1800米的茶园里,仔细检查了正在“冬眠”的茶树。走路时,晒黑的邱宽武开玩笑地说:“茶树冬天睡个好觉,明年才会有好收获。”。
来自台湾省南投县的邱宽武,一家人代代做茶。他从小闻着茶香长大,从懂事起就跟着大人上山采茶,帮忙晒青、凉青、摇青。用他的话说,这辈子除了种茶做茶什么都做不了。
“我一生都在做茶,所以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一生所学的东西传授给年轻人,做好茶,继承我的技能,这样才有价值。”邱承认,台湾的许多茶叶制作技术都是从大陆带来的,两岸的茶叶文化都是一样的。
邱宽武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在台湾深入培育了“茶文章”。2007年,当他第一次访问大陆时,他看到了云南的原始生态环境和大陆茶叶市场的前景,决定扎根并进入世界。凭借自身的优势,他将台湾乌龙茶带到云南进行创新种植,开发了400多亩生态有机茶园。
邱宽武在大陆十多年来一直受到许多地方的邀请,因为他有丰富的茶叶制作经验。在此期间,他前往福建、湖北等地,指导和帮助当地改进茶叶加工和种植。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多次参观贵州水城的茶叶,采摘新鲜的叶子进行加工和研究。”邱宽武说,水城山多雾,土壤富含硒。生产的茶叶富含有机硒,使茶叶具有独特的香气。
2022年,邱宽武多年的朋友赵青梅从云南回到家乡贵州六盘水城,看到当地茶农采摘春茶,茶园里浪费了大量的夏秋茶。因此,赵青梅邀请邱宽武到贵州水城进行技术指导,将夏秋茶加工成红茶和乌龙茶。
邱宽武出生在一个制茶家庭,有自己独特的制茶方式。他经常根据当地茶的生长环境和年轻人最喜欢的口味来制茶。来到贵州后,他致力于开发了三种茶叶产品,包括乌龙茶和贵州红茶。一个月前,他通过了五次通行证,并赢得了云南省“七茶比赛”茶比赛的冠军。
“黔里红是最难做的小颗粒红茶,需要100多道工序。”邱宽武说,这种红茶好吃又耐泡,一次可以泡30泡,每泡的味道都会不一样。
记者看到,一杯黔里红浸泡20多泡后,汤色呈琥珀色,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轻轻吸一口,啜饮在嘴里,醇厚甘甜,饮用后充满香味。
在贵州,邱宽武除了带领一批当地年轻人泡茶外,还接受了学徒和各种培训。未来,邱宽武希望通过茶会和培训活动,分享种茶的经验和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茶文化,感受广泛而深刻的中国文化。
目前,邱宽武与赵青梅合作的茶叶企业已在水城加工了1000多亩茶园的夏秋茶。未来,茶叶加工规模将扩大,水城8万多亩夏秋茶将被收入囊中,使茶农能够全年采摘茶叶,增加收入,致富,帮助农村振兴。
“我们家有六兄弟,三兄弟在大陆做茶,三兄弟在台湾省做茶。”邱宽武说,两岸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以茶为“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两岸茶业融合发展。
邱宽武扎根大陆十几年,两岸的“茶缘”还会继续,“我已经把家安在大陆,冬天在云南过冬,夏天在贵州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