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基诺山乡巴坡村响起一阵震撼人心的鼓声,回荡在郁郁葱葱的基诺山,寄托着基诺人民脱贫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脱贫脱帽,新房子盖好了……“布朗山曼果中寨茶园里传来了一首优美的采茶曲。采茶女的歌声表达了布朗人民对茶的热爱和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景洪市基诺山和勐海县布朗山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两颗绿色明珠。它们是基诺族和布朗族“直接通过国家”居住的地方。虽然生态很美,但贫困却很深。2000年,云南省政府将基诺山和布朗山列为“两山”扶贫综合发展项目的总体支持,国家民委等部委将基诺族列为支持计划。2019年,基诺族和布朗族实现了整个家庭的扶贫。基诺族和布朗族村民脱贫后过得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访了云雾缭绕的基诺山和布朗山。
古树茶的基诺山
鼓声响起乡村舞台
走进丛林深处的基诺山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鼓鼓的世界。村口矗立着牛皮鼓。基诺山寨艺术团正在表演神秘欢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鼓励,许多游客观看并称赞它。村里的柱形建筑屋顶上有美丽的鼓,处处展示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的美丽神秘。
“我们是从鼓里走出来的国家。鼓是基诺族的图腾。我们都在春节期间举行欢迎鼓和祭祀活动。”63岁的基诺鼓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腊先告诉记者。
2006年,美丽神奇的巴坡寨吸引了旅游企业发展,走出了文化旅游扶贫之路。巴坡村党支部书记周白穿着基诺服装,笑着算了算:“旅游公司的土地租金是每年30万元,110名村民每年分成500元,60多名村民在景区工作,月薪几千元。每个家庭还种茶种橡胶,人均净收入1.3万元。我们的基诺家庭互相帮助,贫困家庭没有工作能力给亲戚和朋友种植繁殖,2019年全村12户贫困家庭都摆脱了贫困。"
在基诺族文化展览室,几位基诺族中老年妇女正在准备“砍刀布”,红、橙、黄、绿、蓝、紫的颜色像彩虹一样鲜艳。他们是基诺族第一家妇女合作社的成员。他们轮流来到景区编织和销售“砍刀布”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基诺族文化,还增加了收入。
云端上的基诺寨子
12月4日,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记者爬上了被云层包裹的基诺山小普希村。这个曾经村里15户村民都是贫困家庭的基诺族村庄,现在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天堂风景:村道两旁鲜花盛开,杆柱砖混新房的外墙上覆盖着基诺大鼓舞、亚洲象和小公鸡,屋顶上覆盖着金色的模拟茅草,门框上挂着一串竹灯笼和一个二维码。“今年,当旅游企业来开发我们寨子的乡村旅游时,他们可以通过扫描代码来了解户主的名字、电话号码、茶叶和农家乐的介绍。“扫描小普希村党支部书记。
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基诺山又称游乐山。小普希家家户户种茶、烤茶、卖茶。楼下有一张品茶的长方形茶几。二楼阳台上有一个巨大的簸箕在晒茶。寨子后山是生态茶园。村民布鲁肖家的墙上挂着“古树茶”银奖牌。他自豪地说:“游乐贡茶节每年都在全乡举行,比谁的茶好。今年,我获得了银奖,因为我家有100多棵古茶树,今年的茶收入超过9万元。"
村里的女人都有独特的生活——编织“砍刀布”,“为什么叫砍刀布?因为我们基诺编织的木板就像一把砍刀。“年轻女子木丹丹边织边解释说,她也是市级植物染色技术的非遗传承人。她可以用四种杂草和树根染七八种颜色。织布机旁边挂满了她编织的基诺服装和挎包,“四五百元一件衣服,今年卖了100多件。“木丹丹说。
不远处的新司土村委会巴飘寨正在建设美食村。村党支部书记车白说:“我们村的目标是赶上巴坡村!学习巴坡的旅游模式。”周白笑着说:“我们的目标是不让巴飘赶上!”
乡党委书记王超说:“近年来,通过科技培训,农民从卖鲜叶到卖加工茶,价格翻了好几倍。茶、橡胶、砂仁已成为巩固全乡扶贫成果的三大产业。”。
布朗山
让村民们有稳定的收入
爬上靠近缅甸的布朗山,比如茶海。山上的云渐渐褪去后,露出满山遍野的茶园。山坡下是层层叠叠的台地茶,山坡上是自由生长的乔木茶,山深处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古茶树。
布朗山是中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哈尼、拉祜族等民族居住在这里。全乡种茶24万亩,以老班章为代表的知名茶品牌,是勐海名副其实的生产茶乡。“除了班章村,全乡其他六个村都是贫困村,2019年1011户贫困户全部靠茶业脱贫。”布朗山乡乡长张继昆告诉记者。
曼果村兴龙村集团的17户人家原本是贫困户。村里的布朗族年轻人岩帕扁贷款20万元建立了茶叶初制所,解决了6个村集团村民卖鲜叶的问题,带动全村脱贫。今年,他买了50吨茶,收入约300万元。“我还成立了茶叶合作社,与70多户贫困家庭签订了购买茶叶的保证协议;我还承包了240亩茶园,25名村民帮我种茶,让村民们有稳定的茶叶和工作收入。岩帕扁说。
沪滇合作的春风也吹进了布朗山,200万元的项目资金帮助曼果村建立了中福茶厂。61岁的厂长卢文举说:“工厂和村里与141户贫困户签订了茶叶保底收购协议,解决了贫困户增收的后顾之忧。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销售不畅,但30多万元的收购款及时兑现给茶农。”
“就像岩帕平和中富茶厂一样,它是我们推广的“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扶贫模式。我村茶园17200亩。通过茶叶技术培训,上海和云南合作项目投资50万元建设7000亩生态茶园,使全村茶叶收入从每公斤几十元增加到几百元。”曼果村党支部书记李金秀说。
西双版纳农村振兴局局长黄国生表示,西双版纳坚决防止一村一户返贫。按照人均收入低于6600元的标准,重点关注“三类人员”、“两不愁三保”、饮用水安全等问题。290个新业务实体参与产业援助,带动17404户脱贫户,转移就业3.42万人。
“基诺山和布朗山巩固扶贫成果的经验表明,决定性的扶贫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西双版纳将以共同繁荣为目标,协调扶贫成果的巩固和农村振兴、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双版纳州党委书记郑毅说。